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2017年6月12日


药房里摆放着形形色色的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药是怎么来的?

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集成式地研究和开发多年。每年有数不胜数的新药申报,在经历了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研发砥砺后,却也只有不到0.1%的新药成功突围,绝大多数都因为不良反应或疗效欠佳而中途出局。

正因为如此,那些能够流芳百世、经久不衰的老药也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这里面有西药,也有中药。例如,治疗跌倒损伤所致肿胀时,人们往往会想到三七片;一说到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大家就会想到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药物史上最传奇,也是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最早是作为解热和镇痛的药物著称于世,至今已使用100多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又研究了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最终得出结论,使阿司匹林成为了抗血小板的著名药物,在心血管领域形成一股“阿司匹林热潮”。后来,为了减少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副作用,又发明了肠溶性的阿司匹林制剂。

然而,再好的药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瑕疵——不良反应。药品包装里的说明书会列举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些人会认真仔细地查看,然而更多的人却视而不见。对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公众还有不少认识误区,笔者在此主要讲一讲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防治所需的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一、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

一是刺激胃黏膜。

调查显示,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人群中,15%的患者存在诸如胃痛、反酸、烧心和胃胀等消化道症状。

很多人不清楚,阿司匹林肠溶片要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有人认为,既然都说阿司匹林刺激胃,那就饭后服,实际情况却相反——肠溶阿司匹林要饭前服用。

因为,空腹时胃内酸性物质相对较少,肠溶阿司匹林可以短时间内经胃至十二指肠,最后在肠道里被溶解、吸收,发挥功效。如果饭后服,阿司匹林的包衣溶解较快,药物容易在胃内就开始崩解释放,导致药物直接刺激胃黏膜。

二是出血和溶血。

因服用阿司匹林导致出血的表现有多种,其中皮下出血多见一些,如皮下瘀血、皮下出血点等;其次为牙龈出血、鼻出血、脑出血和咯血(呼吸道出血)等。

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虽然很少发生,却要加强监测,尤其是隐匿性消化道出血导致的贫血。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即使服药后未出现出血症状,也要防范胃病的加重或反复。

不同于出血,溶血是指红细胞发生了破裂,临床上偶见因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溶血性贫血的病例。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抗血栓功能主要源于其“抑制血小板”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出血的几率。如何在出血和血栓之间找到平衡,曾是颇为伤脑筋的问题。

不过研究已证实,75-100毫克的阿司匹林具有最好的抗栓疗效和最小的出血发生几率。而加大剂量后,疗效并未增加,出血事件却明显多了起来。因此,提倡阿司匹林长期、小剂量服用,且最好服用肠溶制剂。

三是肝肾损伤。

阿司匹林剂量过大,或引发出血或贫血时,导致肝肾功能的损害更为常见一些。

而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鲜有报道肝肾功能损害的案例,甚至慢性肾炎患者也可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

四是精神症状。

研究发现,长时间、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引起头晕、头痛。

另外,有一种情况要引起服药者充分重视——阿司匹林依赖症。笔者曾经接诊过一位中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对话中得知,多年来她养成了一头疼就吃阿司匹林的习惯,最初每次1片,后来每次2片,发展到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吃。这已是很明显的精神依赖,而且由于她长期大剂量服用,现在也常受胃病的困扰,需要治疗。

五是过敏反应。

阿司匹林过敏虽然不常见,但的确发生过。笔者曾接诊过一位患者,吃完阿司匹林3小时左右,突然出现皮疹、喉头水肿及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等过敏症状。

还有一小部分人吃完阿司匹林后会出现哮喘症状,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环氧酶,引发支气管痉挛所致。这类患者被称为阿司匹林耐受不良,需要停药。

在此要强调,那些本身就有过敏性鼻炎或鼻息肉的患者,对阿司匹林要尤为谨慎,以免出现特异的药理反应。

二、平衡用药风险和获益

与其他多种药物类似,阿司匹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日常的疾病管理中,医生往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谨慎评估、权衡利弊,只有当获益明显大于风险时,才会选用阿司匹林治疗。

权威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近40%,在多数情况下服用阿司匹林的益处要远大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不过,为了防患于未然,请大家记住对阿司匹林需谨慎的几种情况或人群,具体是否需要服用,要医生结合临床风险和获益情况综合判断、选择。

手术1周前 

饮酒后

孕妇、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有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或血小板过低的患者

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哮喘患者和阿司匹林过敏者

正在使用维生素B1、某些降糖药、其他抗凝药(华法林)者

(选自《中国医药报》)

法律声明 | 文明公约 | 互助合作 | 联络我们
Copyright © 2006 www.cpde.org.cn 京ICP备10010770号-2
管理机构(主办方):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
邮编:100035 电话:010-88377790 邮箱: yyxh1005@sina.com hyb@cpd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