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2018年8月13日

大数据:中医药创新发展催化剂

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成立仪式暨2018江苏省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上,专家认为,将大数据引入中医药,能够帮助实现临床和科研的完美结合,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同时也要加强数据把关,提高数据质量。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发展将带来健康医疗管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化,激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活力,提升健康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理事长孙伟表示。

实现临床与科研完美结合

在中医院,每个患者都要经过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有时还需要进行生化检查、多种影像或病理切片检查。

“收集患者这些庞大、多类别的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将其盘活,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价值。”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表示,通过结构化存储科研病例数据,多中心数据共享,运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课题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能够帮助提高医生的科研和临床能力。

在刘保延看来,中医的问诊过程是医生对患者各类信息的采集,然后通过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思维加工,这个过程非常注重个性化。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对症状进行全息、准确、标准化、客观化的采集。这些症状信息中,哪些被医生用来进行证候判断和处方用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整理分析。

“临床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科研。大数据的运用,能够帮助医生将临床经验和教训不断总结和提高,促进科研,增强专业自信。”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刘必成认为,医疗卫生行业产生的数据是典型的大数据,具有容量大、生成速度快、多样性丰富、价值高等特点。通过有效分析,利用这些数据更好地为患者、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服务和协助,是未来医疗大数据研究工作的方向。

中医经验传承事半功倍

传承不够、创新不足,是困扰中医药发展的一个老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塑伦认为,师承教育是培养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但也存在传承对象有限等问题。

“名医传承既要尊重传统的师承方法,也要有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国医大师邹燕勤表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名医传承的模式,名医临床经验用数据来表达,疗效用数据来说话,使名医经验可以重复,可以供更多的人来学习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马利庄表示,在传统的传承方式中,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总结提炼都要依靠人工,任务繁重且容易出错。而运用真实世界中医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患者信息的电子化采集和学生深度学习的数据化、规范化、智能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协同,把名医经验传下去,把临床数据传上来。临床经验数据的积累应用和数据化采集分析,可以为中医的经验传承带来巨大的进步。

“高效记录专家的医案,实现名老中医医案记录电子化、医案分析智能化,从而建立以数据为支撑的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有助于形成中医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胡孔法说。

提高质量才能让数据活起来

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在我国开展,如何保障项目研究质量和数据的真实可靠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当前,在中医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还存在着数据缺失、中文字符串、数据不均衡等问题。”北京大学教授周晓华介绍,“很多人只知道多收集数据,数据越多越好,反而容易忽视数据质量,为后期数据挖掘和分析埋下隐患,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应当在数据收集之前,提前对数据进行预估处理,明晰哪些数据是必须要收集的、哪些数据是不需要收集的和数据收集多少才算合理,把数据质量牢记心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申春悌认为,目前,临床数据质量控制正面临严峻挑战,核心问题主要包括药品临床数据不真实,选择性使用数据,虚假数据,修改数据,原始记录缺失,分析测试过程不完整,数据不可溯源等。中医临床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由于四诊信息中有部分主观因素,有些信息无法进行精确量化,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数据质量控制难上加难。

为解决这一难题,申春悌提出,中医临床数据质控应该“治未病”:采用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临床试验研究过程管理,完善制度,加强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临床试验的数据质量,并且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融入并充分发挥DMC(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工作委员会)作用。DMC在研究期间可获得试验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等大量信息,并对整个临床试验提出研究建议。

此外,还应当在临床试验开始前制定数据收集计划,必要时建立数据监查委员会,项目研究过程中引入累积数据的期中分析,对研究方案不断修改和完善,不断了解项目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便及时对项目研究结局进行科学预估。

(选自《中国中医药报》)

法律声明 | 文明公约 | 互助合作 | 联络我们
Copyright © 2006 www.cpde.org.cn 京ICP备10010770号-2
管理机构(主办方):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
邮编:100035 电话:010-88377790 邮箱: yyxh1005@sina.com hyb@cpd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