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0岁的男性大约有一半人饱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困扰,80岁以上男性的受影响比率为90%。然而,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如何发生的仍然有待讨论。一项新的报告概述了能够解释BPH发展的机制,并提出了一些策略用于改善对雄性激素治疗方法的应答。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前列腺增大的非癌病变,51-60岁的男性大约有一半人饱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困扰,80岁以上男性的受影响比率为90%。然而,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如何发生的仍然有待讨论。在发表于《分子细胞学》上的一篇论文中,贝勒医学院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个能够解释BPH发展的机制,并提出了一些策略用于改善对雄性激素治疗方法的应答,雄性激素治疗法通常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和BPH。
“研究人员认为,炎症会引起良性前列腺增生。但炎症最初在人类前列腺组织中如何出现以及如何发展成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原因尚不明确,”贝勒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副教授兼资深作者辛利博士说。“我们的研究利用分子学见解回答这些问题。”
最初,“我们希望研究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上皮细胞稳态中的作用,或者说,这些细胞是如何平衡其机能从而正常工作的。”辛利实验室的博士后兼第一作者张博宇博士说道。
尤其是,科学家希望通过去除上皮细胞中的雄激素受体来研究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稳态中所起的作用。雄激素受体令细胞能够对影响男性生殖系统发育方式的雄性激素做出应答。大部分前列腺腔上皮细胞需要雄性激素来维持活性。二氢睾酮是最具活力的雄性激素。
虽然其他研究小组已经通过去除前列腺腔上皮细胞中的受体来研究雄激素受体的作用,但是辛利和同事对这些结果并不满意。
“之前的研究具有两个局限性,”辛利说。“首先,他们使用的方法都是在动物成熟之前的发育早期去除前列腺中的雄性激素受体。因此,不能确定实验结果是否影响了雄性激素受体在发育中的作用或者在前列腺稳态中的作用。第二个局限性在于,几乎将所有上皮细胞(包括腔细胞和基底细胞)中的雄性激素受体都被去除了。这很难确定获得的结果是由细胞失去了雄性激素受体而直接引起的还是间接引起的。”
辛利和同事决定使用其实验室培养的转基因老鼠模型,与去除所有的雄性激素受体不同,该模型将令他们仅去除前列腺上皮细胞中一小部分的雄性激素受体。他们在成年老鼠中进行了这项实验,并且没有使用未成熟老鼠。他们实验的结果意外描述了一系列能够帮助阐明炎症和细胞增殖在前列腺中是如何相互作用并且导致BPH的事件。
“当我们去除称为腔细胞的前列腺分泌薄壁细胞的一小部分雄性激素受体时,细胞会产生叫做细胞激素的炎症中介物,而正常情况下上皮细胞是不会产生这种物质的。去除雄性激素受体也会破坏紧密连接——缩短两相邻细胞间空间的连接,”辛利说道,“在正常细胞中,紧密连接是完整的,并且分子,如炎症中介物,是不能渗透到周围区域的。但是在去除了雄性激素受体的腔细胞中,紧密连接并不完整,并且腔细胞产生的细胞激素可能会渗透到周围区域。”
科学家们发现,“泄露的细胞激素”刺激了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和T细胞,令它们聚集到前列腺微环境中。这些免疫细胞之后会分泌额外的细胞激素,比如IL-1,随后会吸引更多的免疫细胞。另外,IL-1会诱导基质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刺激前列腺内细胞的增生,包括腔细胞和肌上皮细胞。
“总之,去除雄性激素受体会引起促使细胞增殖的炎症反应,”辛利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依赖雄性激素发出存活信号的腔细胞将会死亡,但是同时,这一串事件会产生促使腔细胞增殖的信号。我们干扰腔细胞雄性激素受体信号会引起炎症的研究结果与发炎的人体前列腺相较于非炎症前列腺的腔细胞具有较少的雄性激素受体的观察结果相一致。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排除炎症可以影响雄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因素。有可能这是个恶性循环。”
这项研究对于运用雄性激素针对性治疗的BPH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意义,这个治疗法的目的是去除雄性激素从而令以雄性激素为生的增殖细胞饿死。
“我们无意中发现了可以解释抗雄性激素治疗法的机理。”张博士说道。
“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雄性激素治疗法(比如非那雄胺治疗法)对有些BPH患者起作用,而其他一些接受该疗法的患者病情却会继续发展,”辛利说。“我们建议,如果BPH患者在接受雄性激素治疗的同时使用消炎药,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
(选自《麦肯息讯》2016(医药)适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