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CHF)的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根本转变: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改善心脏重塑和生存率。
在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利尿剂的临床作用不可低估,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降低心脏前负荷。因此,对于有临床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是重要的常规用药。布美他尼是呋塞米(速尿)的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髓袢利尿剂,起效快、利尿效果好,与呋塞米相比,具有高效、速效、短效和低毒的特点。
心衰治疗首抓容量管理
慢性心衰仍然是心血管疾病中没有被攻克的堡垒。2009年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城市高于农村;另据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我国心衰患病人数约为450万。中国的心衰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一项研究证实,在不同城市的42家医院中,10714例心衰患者于1980年、1990年、2000年的死亡率分别是39.9%、37.7%和41.1%,整体并没有下降趋势,表明中国的心衰临床治疗现状不容乐观。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即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力衰竭专业学组顾问黄峻指出,心衰药物治疗中利尿剂的使用是关键,若能及时对心衰患者采取最佳治疗,就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降低幅度可能多达50%。
2014版《中国心衰指南》中更新了慢性心衰药物治疗流程:伴液体潴留的患者首先应用利尿剂,继以ACEI或β受体阻滞剂,并尽快使两药联用,形成“黄金搭档”,无禁忌证者可再加用醛固酮拮抗剂,形成“金三角”。“规范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处理流程对于有充血症状/体征的患者,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是明确的规范治疗方案;若能及时恰当地使用利尿剂,可大大改善目前慢性心衰患者5年病死率超过50%的现状。”黄峻如是说。
水钠潴留是心力衰竭出现症状的主要原因。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正是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利尿治疗就成为了关键的治疗环节,是有症状心力衰竭临床防治第一步,这也进一步突出了“容量管理”在心力衰竭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地位。
合理使用利尿剂是关键
事实上,慢性心衰存在血容量增加的主要机制已经十分明确:下丘脑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影响醛固酮,下丘脑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作用于VP2受体,共同作用于肾脏导致钠潴留和水潴留;合理使用利尿剂是其它治疗心衰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患者每日的体液量的变化、医患之间密切随访沟通和(或)监测生物学指标(如尿量、氧饱和度等)来灵活调整利尿剂给药是心衰治疗的一个重大进展。
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特定部位对Na+、Cl-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和Na+的排泄,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轻心力衰竭时Na+、水潴留,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的前负荷,是唯一可以充分控制心力衰竭患者液体潴留的治疗药物,可以尽快减轻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于数小时或数天内减轻肺水肿和外周性水肿。
与之相反,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心衰常规治疗药物减轻心衰患者水肿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显效。临床实践证实,利尿剂能对抗Na+、水潴留,抑制肾小管重吸收Na+和水,排除体内多余的水份,能够改善心力衰竭者的临床症状。
控制潴留优选袢利尿剂
不同的利尿剂作用于肾小管部位不同,其作用机制也不同:一类是保钾利尿剂,为醛固酮竞争抑制剂,代表药物为螺内酯、氨苯喋啶及阿米洛利,临床常应用螺内酯,此类利尿剂利尿作用较弱,为低效利尿剂;第二类是噻嗪类利尿剂;第三类利尿剂是袢利尿剂,代表药物为呋塞米(速尿)、布美他尼(丁尿酸)、托拉塞米,临床上常用速尿、布美他尼,这类利尿剂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对氯化钠的主动重吸收,使管腔液Na+、Cl-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Cl-浓度较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以致Na+、Cl-及水排出增加而起利尿作用,此类为强效利尿剂。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专业首席专家柯元南表示,利尿剂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药物,在容量过多的患者中使用利尿剂为心衰的基本治疗,这在指南中是Ⅰ类建议、C级证据参考。“几大类利尿剂应用于心衰的治疗,髓袢利尿剂仍为主要药物,而联合使用多种不同的治疗药物,对消除水、钠潴留可以起到协同互补的作用。”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许顶立坦言,在众多控制液体潴留的药物中袢利尿剂为首选,其临床应用使多数患者肺水肿和外周水肿的症状和体征得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袢利尿剂增加钠排泄效果更好,并促进游离水清除肾功能受损时仍有效;噻嗪类利尿剂虽有减少游离水清除的倾向,但肾功能受损时失效。”
布美他尼快速利尿
布美他尼可以抑制肾小管髓袢厚壁段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使管腔液Na+、Cl-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Cl-浓度降低,致渗透压梯度差降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致Na+、Cl-及水排出增加;由于Na+重吸收减少,远端肾小管Na+浓度升高,促使Na+-K+、Na+-H+交换增加,K+、H+排出增多,它还可抑制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促使远曲小管分泌K+。
布美他尼利尿作用为呋塞米的20~60倍,但对水、电解质的排泄作用与呋塞米相当,由于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厚壁对NaCl溶液的主动重吸收,对近端小管重吸收Na+也有抑制作用,但对远端肾小管无作用,故排钾作用小于呋塞米。同时,布美他尼能够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活性,使前列腺素E2含量升高,从而具有扩张肾血管作用,降低肾血管阻力,在其利尿作用中可以保护残余肾功能,这些特点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尤为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布美他尼还能扩张肺部容量静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上其利尿作用,使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下降,有助于心功能不全合并肺水肿的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袢利尿剂可使滤过Na+增加20%~40%,自由水清除率较高,除非患者肾功能严重受损(肌酐清除率<5ml/分),一般不会影响其利尿作用。相比而言,噻嗪类利尿剂在滤过作用上相形见绌,研究证实当肾功能中度受损(肌酐清除率<30ml/分),则噻嗪类药物丧失其利尿作用,此时仍需使用髓袢利尿剂。
大部分患者在应用布美他尼后,心功能改善,BNP水平下降。布美他尼除具有促进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外,在尿液中所需的摩尔浓度较呋塞米低,故肾功能不全时,布美他尼的利尿作用减弱程度低于呋塞米,在某些肾衰患者用大剂量呋塞米无效时,布美他尼亦有效。(选自《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