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46是肿瘤新靶点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研究团队围绕肿瘤新靶点的发现及应用,开展了十余年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发现了CD146是肿瘤的新靶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了具有抑制肿瘤作用的治疗性抗体。近日,该研究团队的“肿瘤新靶标CD146的发现及抗体靶向治疗”研究成果获得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靶向治疗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已成为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热点。据统计,全球最畅销的前10种药物中,抗体靶向药物占据6席。而我国已经批准的抗体药物中,绝大部分是仿制药。因此,发现新靶点成为我国开发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核心问题。
阎锡蕴团队利用抗体差异筛选肿瘤靶分子的策略,发现并鉴定了多个肿瘤靶分子。其中,通过500余例临床标本验证发现,几乎在所有的肿瘤血管中都高表达CD146分子,且CD146是三阴性乳腺癌高转移及预后差的标志分子,因此提出CD146是肿瘤的新靶点,并被国际同行称为新发现。该研究团队还发现,CD146具有膜受体功能,特别是作为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受体(VEGFR)2的共受体,参与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诱导的促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为靶向VEGF和CD146的联合治疗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CD146促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机制,在促肿瘤血管新生及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他们还围绕新型靶分子CD146,研制了结合CD146不同表位的抗体库,为靶向CD146的药物设计提供了精确的位点;发展了以CD146为靶点的肿瘤治疗新策略,鉴定出了CD146发挥受体功能的重要结构域,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了具有抑制肿瘤作用的治疗性抗体,完成了该抗体的人源化及临床前研究。
该研究提出的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点及其具有受体功能等新概念,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实验验证。研究成果通过了国际著名抗体药物研发机构MRCT长达两年的严格考验,最终MRCT认为CD146靶点新型,其抗体的作用机制明确,并签署合作协议。这也是MRCT首次选择我国发现的新靶点,合作开发人源化抗肿瘤抗体药物。
(选自《中国医药报》2015年3月18日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