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2014年12月10日

替尼类雄心勃勃酝酿激战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近年脱颖而出的抗肿瘤小分子靶向制剂,研发管线中的新产品接二连三进入临床。这类药物的特异性作用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显示出抗肿瘤化药治疗的优势,预示着未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方向。

  扎堆上市

  进入新世纪后,全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小分子靶向药市场迅猛发展,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2012年FDA批准的39个新药中,小分子靶向制剂替尼类药物就有6个,其中,阿西替尼、瑞戈非尼、卡博替尼是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博舒替尼、帕纳替尼是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托法替尼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2013年FDA批准的8个抗肿瘤新药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占据4席,分别是:依鲁替尼、曲美替尼、马来酸阿法替尼和达拉非尼。

  甲磺酸伊马替尼、达沙替尼专利到期后,2013年,国产仿制药已获批在国内生产上市。据CFDA官网数据,目前已批准盐酸埃克替尼片、达沙替尼片和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及胶囊等3个国产小分子靶向药物上市。迄今,国内临床使用的替尼类小分子靶向药物有10个品种,在抗肿瘤药物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势切入

  目前,作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有两类:一类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RTKs);另一类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诺华2001年获批上市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类药物伊马替尼(格列卫)是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的首个靶向药物,2001~2013年已创下372亿美元的销售业绩。

  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市场倍受瞩目,目前上市的药物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

  第一代为单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吉非替尼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对酪氨酸激酶基因编码区突变型肿瘤的有效率高达80%以上。厄洛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复治患者的有效率为10%左右。

  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于2005年后获准上市,主要品种有:凡德他尼、达沙替尼、舒尼替尼、拉帕替尼、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

  突破性新药依鲁替尼

  依鲁替尼是一种靶向作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的抗癌新药,由美国Pharmacyclics和强生公司共同开发上市。2013年2月12日,该药被FDA列为具有突破性的药物,从而进入突破性药物、优先审评、加速批准、孤儿药四重通道,适应症批准用于套细胞淋巴瘤(MCL)。

  全球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占癌症的4%,美国每年约有5万人发病,白种人比其他种族人群更为多见。套细胞淋巴瘤占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5年生存率约25%。

  中国男性MCL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9位,发生率为5.9/10万。MCL较其它恶性肿瘤更具侵袭性,患者被确诊后,癌症细胞已经扩散至淋巴结、骨髓和其它器官,总体治疗的预后较差,是患者生存期最短的淋巴瘤亚型之一。目前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药物有硼替佐米(Velcade,万珂)、来那度胺(Revlimid,瑞复美)和依鲁替尼,前两个药物已在中国上市。

  2013年11月13日,FDA批准依鲁替尼作为套细胞淋巴癌的单个治疗药物,适用于之前运用其他手段治疗过的套细胞淋巴癌患者,标志着该药正式进入市场化运营阶段,商品名为Imbruvica。

  据国外媒体报道,依鲁替尼在一项临床试验中获得了令人惊叹的总体应答率(68%),这无疑给患有套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带来福音。据高盛集团预计,依鲁替尼高峰销售额可达60亿美元。

  阿法替尼前途光明

  马来酸阿法替尼(Afatinib)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开发的EGFR、HER2不可逆共价抑制剂,商品名为Gilotrif。2008年2月15日通过FDA的快速审批通道。2013年7月12日,FDA批准阿法替尼口服片剂作为治疗EGFR Del19或L858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药物及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药物,是继厄洛替尼、吉非替尼之后的新一代药物。

  临床试验显示,伴有常见EGFR突变类型的大多数(61%)患者接受阿法替尼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肿瘤进展时间较晚、生存期较长。

  达拉非尼与曲美替尼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癌症。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称,美国2010年有6.81万例新诊断黑色素瘤患者,约有8700人死于这一疾病。晚期黑色素瘤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没有一种药物曾证实能够延长患者生命。

  黑色素瘤是一种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皮肤肿瘤,一般白种人的发病率较黑种人高。

  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虽属黑色素瘤低发区,但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年均增长率为3%~5%,成为目前国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无法通过手术摘除的黑色素瘤患者中,用小分子靶向药物狙击黑色素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2013年5月,葛兰素史克的抗黑色素瘤新药达拉非尼(Dabrafenib)获得FDA批准,商品名为Tafinlar。9月2日,该药获得欧盟委员会(EC)批准。达拉非尼是FDA继维罗非尼(vemurafenib)、易普利单抗(ipilimumab)后批准的第3个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药物。

  2013年5月,葛兰素史克开发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抑制剂曲美替尼(Trametinib)也获得FDA批准,商品名为Mekinist,临床用于晚期(转移性)或无法通过手术摘除的黑色素瘤。

  两种黑色素瘤化疗新药的同时上市,大大提升了葛兰素史克在黑色素瘤治疗市场上的地位。

  角逐大戏上演

  据世界领先跨国药业财务年报,全球抗肿瘤替尼类药物销售额从2005年的27.5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3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23.85%。其中,居前五位的品种是格列卫、特罗凯、施达赛、达希纳和索坦,占据抗肿瘤替尼类药物市场78.5%份额。2013年增长率较高的是:葛兰素史克的Votrient、罗氏/第一三共的Zelboraf、阿斯利康的Caprelsa,分别比上一年增长63.6%、51.11%和103.70%。

  据工信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12年,国内22城市样本医院临床使用的替尼类药物用药金额达1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31%。

  据CFDA药品注册批件不完全统计数据,目前国内正在研发的替尼类药物多达二、三十个品种,主要企业有:齐鲁制药、和记黄埔医药(上海)、科伦药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江苏先声、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未来将充斥更多市场角逐及价格竞争。



法律声明 | 文明公约 | 互助合作 | 联络我们
Copyright © 2006 www.cpde.org.cn 京ICP备10010770号-2
管理机构(主办方):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正觉夹道17号 邮编:100035 电话:010-88377790 邮箱: yyxh1005@sina.com hyb@cpd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