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2014年8月3日

西药贸易遭遇寒冬

     ——2013年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形势分析


2013年,我国医药外贸增长速度继续放缓,同比增长仅10.27%。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在我国医药外贸中地位举足轻重的西药类产品2013年的进出口额为511.65亿美元,占比从2010年的63%持续收窄至2013年的57%。在这一年中,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额为287.0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仅3.21%;西药类产品进口额为22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6%;进口和出口增幅均创下四年来的最低点,较医药整体的进口和出口同比增长率均分别减少约3.5个百分点;西药类产品的贸易顺差继续收窄19.05%,金额为62.48亿美元。

近年来,西药出口的高速增长一直是维持我医药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支撑点。但自2013年以来,国家对原料药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再加上外需疲软、国际市场对中国新兴医药产业的打压以及欧美对从中国进口医药的监管日趋严格,使我西药出口贸易遭遇寒冬。

出口情况

2013年,我国出口西药类产品数量为724.5万吨,同比增长7.12%,延续了近年来的出口数量增长势头;出口均价则出现了3.65%的跌幅,是2010年以来价格出现的首次下跌,充分反映了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从月度数据来看,2月份和9~10月份为我国西药出口的两个低谷。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出口增速降到谷底,为-1.17%,出口额也为全年月度最低,仅19.71亿美元。9月,西药出口数量出现全年唯一一次负增长,造成该月出口额同比减少4.58%。10月,西药出口数量的反弹受到出口均价下跌的拖累,并未能带动出口额的增长,该月出口额仅同比微增0.01%。全年来看,仅1月份和11月份西药出口均价有2%左右的同比上扬,其余月份均为下跌态势,跌幅在0.4%~9.5%不等。

2013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对传统市场的出口依然占据着优势地位,其中对亚欧两大洲的出口占据我西药总出口额的71%,但出口增速的放缓成为西药出口的拖累,出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仅4.99%和2.1%;对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表现更差,同比分别下降1.29%和9.45%;对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增速相对较快,分别为8.46%和9.17%,但34亿美元的出口规模对于挽救西药出口的整体颓势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不过这两大市场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非常值得企业关注。

印度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我西药类产品最大出口目的国,出口额达38.2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0.18%。美国则首次从我西药类产品出口目的国榜首位置掉落,屈居第二,-0.73%的同比负增长是其被印度超过的主要原因。日本、德国、韩国、荷兰、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分居三到十名,除对巴西出口额同比增长7.05%的成绩较为优异外,对其余七国的出口增长率均低于3%,甚至为负增长。对印度、巴西出口的较高增幅和对发达国家的较低增幅说明在产业链上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高低互补,与印度等竞争对手各有侧重。

2013年,我国共有10398家企业经营西药类产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74家,经营西药类产品出口企业数量的减少反映了当前我国医药出口低迷的现状。民营企业一直是我西药类产品出口的主力军,152.7亿美元的出口额占据我西药出口的半壁江山,6.22%的同比增长率更是维持西药出口增长的支柱。相对而言,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活力减退,西药出口颓势明显,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8%和3.11%。

在我西药类产品出口企业榜单中,上海怡世翔物流有限公司、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廊坊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普瑞药业有限公司、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和浙江横店普洛进出口有限公司占据前十名,十家企业出口所占比重仅为10.17%,我西药出口集中度低的现状仍未改观。

从出口结构来看,2013年的西药出口并没有太大变化,原料药的出口占比依然很大,235.98亿美元的出口额使其占据着西药出口82.2%的比重,比重略有下降。西成药和生化药分别出口27.11亿美元和23.97亿美元,占比仅相差1.1%。三大类别出口量升价跌的形势令人担忧,原料药、西成药和生化药出口数量依次同比增长6.89%、13.79%和6.78%,出口均价则分别下跌3.98%、7%和0.61%。具体来看,仅有青霉素原料药和制剂、头孢菌素类原料药和制剂、麻醉用原料药、激素类和维生素类制剂等几个品种的出口同比增长率超过10%,出口均价同比增幅超过10%的品种更少,原料药中的激素类、四环素类、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和西成药中的激素类、青霉素类等品种包含在其中。

进口情况

2013年,我进口西药类产品数量同比减少6.93%,但进口均价大涨20.09%,形势与出口截然相反。进口价格的水涨船高,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民众对高端医药消费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国内存在着巨大的高端医药消费市场。

从月度数据来看,2013年仅2月份和6月份出现了两次进口额下跌,尤以2月份下跌幅度最大,跌幅达17.38%。其余十个月份西药进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最大涨幅高达51.82%。十二个月中,量跌价升的进口形势十分普遍,仅1月、8月和10月出现西药进口数量同比增加,仅6月和10月出现西药进口均价同比下跌。

我进口的西药类产品依然主要来自欧洲,14.16%的同比和64.48%的占比使其在我西药进口中的优势地位无可撼动。亚洲和北美洲位居其后,我从两地进口的西药类产品金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88%和7.45%,其市场份额正不断被后来者所蚕食。后来者包括拉美和非洲,两地对我出口金额虽小,但增长强劲,同比增速均超过30%。

具体到国别,欧洲国家在我进口来源国榜单中全面开花,在前十强中占据八席,前二十强中占据十二席,其中,德国以34.74亿美元的对我西药出口额勇拔头筹,同比增长率达到33%,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瑞士、法国、意大利、瑞典和英国对我西药出口也均超过10亿美元。仅美国和日本两国以非欧洲国家挤入前十强榜单,分列第二位和第六位,但我从两国进口西药金额同比增长率仅7%,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对欧洲药品的青睐与专注。

2013年我国从事西药进口业务的企业有所增加,共6839家企业,相对2012年增加143家。企业类型中,三资企业的进口额占比仍然超过六成,阿斯利康、罗氏、诺和诺德、诺华、辉瑞、拜耳等外资企业继续在进口业务中保持领先;国有企业进口额同比增速24.28%表现最突出;民营企业的进口同比增幅仅3.36%,进口份额处于下滑态势。

2013年,我进口西药类产品的三大类别中,西成药占比最大,108.89亿美元的进口额使其几乎占据了西药进口的一半,进口均价同比增长14.4%,进口数量减少4.85%,西成药进口额同比增速为8.86%,低于西药整体进口增速。原料药进口位列其后,进口额76.74亿美元,同比增长4.44%,进口数量同比减少7.19%,而进口均价上涨12.52%。我对生化药的需求增长最快,同比大增41.98%,进口额达到38.96亿美元的新高,表现为量价齐升,增幅分别为4.62%和35.7%。

新一年展望

多位国内外学者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4%3.6%,增速快于2013年,主要得益于私人消费、投资和全球贸易的复苏和回暖。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相对2013年将加快0.82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经济体将加快0.6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方面,美国财政整顿节奏放缓,货币政策仍支持增长,预计增长2.6%左右;欧元区国家企业信心趋于稳定,减少财政赤字暂告一段落,预计增长-0.3%0.9%;日本由于财政政策由扩张刺激转为整顿,经济增速预计将从1.9%放缓至1.7%左右。新兴经济体的低迷态势略有缓解,印度经济预计增长5%;巴西等拉美国家经济将温和增长;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和投资的恢复将推动南非经济增长2.9%左右;中东欧国家受西欧经济回暖影响,经济增长也将加快。

外需的提振对于我国西药类产品的出口而言无异于一针兴奋剂,加之新版GMP的实施使我国西药类产品的质量标准更加与国际接轨,预计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增速有望回暖至两位数。

但是,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首先,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充满变数。一方面美国政府削减支出,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的中央财政与货币双紧缩可能再次打击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短缺压力,除中国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造成资本外流;再一方面,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形成外贸挤压态势,各方对于国际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贸易投资保护形式更加多样和频繁。其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然存在,对贸易增长的负面影响仍不可低估。第三,我国西药行业的重复投产、产能过剩现象几未改观,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众多医药企业陷入在国际市场上“内斗”的怪圈无法自拔,低价换量的消耗战仍在持续。第四,成本的上涨不容忽视,新版GMP和地方政府对环保的要求更为严格,水电费和原材料的价格均位于上升通道,人力成本的优势逐渐消失,国内外注册费用增加等等。各种压力下,我国2014年西药出口的形势依然严峻。

进口方面,随着我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民众医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进口西药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同时,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扩大进口”,促进消费也将持续促进药品进口,因此预计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口规模将继续攀升,进口增幅也将提升。


法律声明 | 文明公约 | 互助合作 | 联络我们
Copyright © 2006 www.cpde.org.cn 京ICP备10010770号-2
管理机构(主办方):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
邮编:100035 电话:010-88377790 邮箱: yyxh1005@sina.com hyb@cpde.org.cn